孟晚舟能不能回家?深度解读华为案背后的法律与政治

2021-5-4 22:56| 发布者: anpopocom| 查看: 378| 评论: 0

摘要: 自从最新一波中美贸易战开打以来,华为在各个方面都站上了风口浪尖,从禁令到制裁、直接快进到了实质上的人质操作。华为高管孟晚舟自2018年底被加拿大扣押,至今已经超过两年。其间加方始终未能给出有足够说服力的拘 ...

自从最新一波中美贸易战开打以来,华为在各个方面都站上了风口浪尖,从禁令到制裁、直接快进到了实质上的人质操作。

华为高管孟晚舟自2018年底被加拿大扣押,至今已经超过两年。其间加方始终未能给出有足够说服力的拘押理由,我方也始终将之定义为“彻头彻尾的政治事件”孟晚舟能不能回家?深度解读华为案背后的法律与政治。


孟晚舟能不能回家?深度解读华为案背后的法律与政治

孟晚舟

美国“大杀器”:长臂管辖

要简单描述孟晚舟事件的起因,常见的说法是“加拿大受美国之托扣人”,但其中仍然存在不寻常之处:孟是否触犯了美国法律,或者至少有触犯美国法律的嫌疑,因此受到拘押?

会这样想是因为常规所见的法律案例,要么按属地原则走,要么按属人原则走;而孟这一事件,恰恰跳出常规之外,原因就在于美国特有的“长臂管辖”。


孟晚舟能不能回家?深度解读华为案背后的法律与政治

“长臂管辖”这个专用词组由“long arm jurisdiction”直译而来,最初诞生于美国内部跨州诉讼的需求之中。

美国法律分为联邦法律和州法律,常见的如刑法、民法、民事程序等,往往都归入州法律的范畴。由此可见,美国各州的立法并不存在“车同轨、路同文”式的情况。

跨州管辖权的原则被确定为“最低限度联系”,最迟可以追溯到1945年的一桩跨州诉讼案。这个原则规定,只要被告人在法院所在的州进行了有目的的活动,并且活动与原告发生关联,那么法院就自动获得对被告的管辖权。

用在美国国内,显然可以避免法律盲点、大幅提升效率,然而美国人将之“推广”到国与国之间,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冷战一开打,美国“长臂管辖”的威慑力首先被用在自己的盟国身上。《出口控制法》、《出口管理条例》等法规先后出台,严防死守有哪个盟国被巨大利益蒙了眼、或者出于两头下注的目的而向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出售高新技术和产品。


孟晚舟能不能回家?深度解读华为案背后的法律与政治

随着苏联解体、冷战落幕,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逐渐转向经济领域的打压与控制。在这样的背景下,“长臂管辖”的形式转向对商业腐败的打击,对象也不再仅限盟友,毕竟禁运禁售只约束盟友就行了,商业领域却是谁起来了就查谁……

2000年后,“长臂管辖”的领域进一步扩张,涉恐、涉毒、商业腐败、洗钱等等都列入其中。

实践原则也从“最低限度联系”升级到了“效果原则”以及“公平公正原则”,以前还要发生联系(打个电话、发个邮件、银行转账都算“联系”),后来只需要美国单方面判定“在美国境内产生效果”,美国法院就有权管辖。

美国一边不断完善法律规则,一边夯实美元在全球的超然地位,又加强对SWIFT、互联网的控制力,这一切与强大的军事存在组合起来,形成足以将“长臂管辖”推到其他国家面前、令对方不得不接受的深层力量。


孟晚舟能不能回家?深度解读华为案背后的法律与政治

一手竞争,一手执法

“长臂管辖”的法律层面三大利器分别是《海外反腐败法》和萨班斯法案、《出口管理条例》,对应商业腐败、内控合规、进出口管理等方面的监管行为。如果光看其内容,美国虽然确有“世界警察手太长”的嫌疑,但干得似乎都是有利于世界的好事啊?

这就要请出受害者代表——法国阿尔斯通了。2013年,法国电力交通巨头、人称“工业明珠”的阿尔斯通旗下一名高管,“人在纽约,刚下飞机”就被FBI带走了。该高管被指控商业行贿、洗钱,一旦指控成立,刑期可以判到125年。


孟晚舟能不能回家?深度解读华为案背后的法律与政治

接下来就是美国司法部的神操作,真就“普通小说都不敢这么写”,也难怪高管脱身之后写个自传一炮而红、一举登上了法国畅销书榜首——

高管本人面临恶劣拘押条件、漫长诉讼、高额费用和长期的“延迟保释”;

同时,这个高管对于企业和法国来说又是人质,企业一天不认罪、法国政府一天不同意拆解出售阿尔斯通,美国就一天不放人;

美国司法部还利用手头的权柄,阻碍其他企业例如德国西门子对阿尔斯通的资产进行接盘,最终迫使阿尔斯通将电力业务卖给了竞争对手、美国通用电气。

通用电气的收购一完成,美国司法部顿时就和蔼可亲了,阿尔斯通剩下的高管也终于不用人人自危了。

不少看法认为阿尔斯通“确实有商业贿赂行为”、“苍蝇不抱无缝的蛋”,但实际上这种思维逻辑本身就被带跑了——2008年后的十年间,美国通过类似手法搞到罚金超百亿美元,其中受罚最惨的十例之中欧企占了六席,真当美企是生意场上更有节操的白莲花?

“长臂管辖”的两面性就在这里——美国一身兼有裁判和运动员两重身份,要求其“执法公平”不啻与虎谋皮,那堆条文漂亮的国内法不过是以市场外手段干扰正常经济行为,为美国攫取经济利益服务的“大棒式工具”而已。


孟晚舟能不能回家?深度解读华为案背后的法律与政治

加拿大的关键点:“双重犯罪”

有消息声称,加拿大拘押孟晚舟之前三四个月,美国实际上已经发出了针对孟的逮捕令。这或许也就是加拿大参与其事的原因,毕竟只要孟不安排入境美国的行程,FBI总不能随意就去别国机场带人。

加拿大以地缘条件、综合国力而论,是典型的“天堂太远,美国太近”式国家。同时,它也是“五眼联盟”的成员国之一,从二战期间开始就搞情报监听合作,经济上也与美国联系极深。可以说,种种原因都决定了它在美国面前居于附庸的地位。

金灿荣教授在一次讲座中,曾经大略谈及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层级划分——优先级最高的当然是自己,随后就是同为英语盎撒系国家的“五眼”(包括加拿大),比对日韩等盟友国家的信任度更高。毕竟“同文同种”也是个很重要的砝码,往往更容易通向共同利益和立场。

2018年底,孟晚舟在加拿大转机被扣押,其后虽然获得保释,但一直被限制在加拿大限定范围之内,实为软禁。期间我国多次要求加拿大给出扣押理由——孟晚舟女士究竟违反了加拿大哪一条法律?


孟晚舟能不能回家?深度解读华为案背后的法律与政治

加拿大方面并未给出足以令人信服的答复,反而将我国逮捕两名加拿大公民的事件与此事联系起来,搞出一种“双方互握人质”的画面感。事实上加方从未给出法律层面上扣留孟的理由,而我国关了两个加国人,理由却是明白摆上台面的:他们在中国刺探收集情报了。

随后就是一地鸡毛的嘴炮和拉锯,孟的律师甚至直接把“政治操弄”讲了出来——被扣押期间孟晚舟多次出庭,已经被加法院判为“双重犯罪”。所谓“双重犯罪”,意谓违反了美加两国的法律,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引渡到美国的台面条件。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称,如果孟的事件有利于美中贸易协议的达成,他将对此案进行干预。到了去年年底,又传出美方放风可以放人,但要求孟首先“承认部分指控”的消息。这些操作的后果是什么,远有阿尔斯通,近有中兴,不是已经现身说法?

总之这件事情之中,加拿大看上去确实做了很多事、后续也还能做不少事。然而实际上,事情的走向掌控在中美双方的手上,和加拿大几乎毫无关系。


孟晚舟能不能回家?深度解读华为案背后的法律与政治

毕竟加拿大与美国的国境线上几乎无人值守,连空军都归美国指挥,这样“不设国防”的国家说是主权国家,更像是美国的一个州。

美国总统拜登上任第一天,就停了美加输油管道Keystone XL项目的许可,这个项目据说已经花了加拿大近80亿美元,说砍就砍了。接着双方通电话,要求特鲁多“买美国货”,特鲁多表达了对Keystone XL项目被取消得“失望”,但也仅此而已。

加拿大已多次向美国喊话,事关那两个身陷囹圄的加国人,特朗普、哈里斯、拜登都承诺过“一定尽力,敦促中国放人”。然而最近一次,对面联合8国喊话,也只得到“司法主权不容侵犯”的回复。


孟晚舟能不能回家?深度解读华为案背后的法律与政治

结语

关于孟晚舟被拘押事件,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多次回答过相关提问——这不是法律事件,这就是彻头彻尾的政治事件;

美国曾经向有引渡条约的多个国家提出要求,但只有加拿大最后当了这个“非常不光彩的帮凶”;至于两名加国人,这是我国为国家安全、司法主权做出的正常反应,强行往“人质”上联想毫无必要。

此事从2018年底开始,至今已经超过两年。要明白前因后果,“就法律论法律”毫无意义,基本就是结论正确的废话——需要深度解读华为案背后的法律与政治,才能看到事件放在中美贸易战大背景之下的意义。

孟晚舟能不能回家?加拿大不过是个工具人,它的诉求基本上是被排除在外的。目前双方谁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仍需要看下一步的出牌和破局。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