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遭极端天气袭击,加拿大林业转型有多难?

2021-11-28 08:24| 发布者: anpopocom| 查看: 331| 评论: 0

摘要: 11月22日,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当地居民在积水中乘船出行。 (新华社/路透/图)从2021年11月14日深夜开始,位于加拿大西部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连续降下了四天四夜的暴雨,淅淅沥沥的降雨持续至今。“房子倒塌 ...

频遭极端天气袭击,加拿大林业转型有多难?


11月22日,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当地居民在积水中乘船出行。 (新华社/路透/图)

从2021年11月14日深夜开始,位于加拿大西部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连续降下了四天四夜的暴雨,淅淅沥沥的降雨持续至今。

“房子倒塌了,山林中的木屋也被冲走了。”接通电话时,68岁的皮特·陈(Peter Chen)正在小城卡里布(Cariboo)一家超市中抢购生活物资,“面包、奶酪、橄榄油都没有了,连辣椒油也没有了……附近的加油站也停业了。”

极端天气来袭,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已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加拿大联邦政府还出动空军部队,进行灾情监控、物资空投和灾民撤离,洪水造成至少1人死亡、4人失踪。加拿大《环球邮报》质疑,极端天气的背后是过度砍伐森林导致的“人祸”。

从“宜居天堂”到“诺亚末日”


森林茂密,空气湿润,从19世纪80年代以来,皮特·陈的祖辈就追随着“卡里布淘金热”,从中国福建乘船来到这片宜居的土地上。

陈家几代人都以淘金和伐木为生。皮特·陈(Peter Chen)还记得祖父讲过,他们每天利用伐木工作的休憩时间,还能捡到不少野鸡蛋。

两百多年来,“宜居天堂”吸引着各国移民纷至沓来,位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温哥华,华人已占据了当地五分之一的人口。

极端天气也让生活在温哥华的新移民王蕊一家大吃一惊。2021年11月初的一天,她惊讶地发现,原本在春天开花的北美海棠居然在初冬时节绽放出几个花朵。

“今年,我们的生活总是离不开‘紧急状态’,都快习惯了这种不正常的日子。”王蕊说。

2021年春天,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宣布进入“紧急状态”。6月,一股“世纪热浪”又袭击加拿大西部,当地政府再一次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当时,49.6℃的气温一度打破了当地的气象纪录,酷热不仅导致数百人死亡,还引发加拿大全国近800场森林大火,数万公顷森林被焚毁。

“森林大火还带来非常糟糕的雾霾。”王蕊记得,母亲和孩子们深夜熟睡时也会咳嗽,“没想到极端天气来得这么快。”

但是,反智主义却趁灾甚嚣尘上。一名自称凯尔·卡迪纳尔(Kyle Cardinal)的男子声称,这场森林大火的罪魁祸首是一个巨大的激光。据加拿大新闻网站《VICE》报道,他的灵感可能来自好莱坞影片《全球风暴》。

在这部上映于2017年的科幻灾难电影中,人类试图通过开发气象卫星网络控制灾害天气,却被恐怖分子通过电脑病毒控制向地球发射激光,酿成了一场空前的地球浩劫。

这部影片上映后,激光导致森林火灾就开始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的互联网上盛行。

进入2021年11月,森林大火的浓烟和雾霾已经退去,洪水却又来临,直接毁坏了加拿大西部地区的铁路交通,导致大量出口货物囤积在温哥华码头,整个西海岸物流系统瘫痪,让原本紧张的北美供应链危机雪上加霜。

洪水过后,一些农民冒着泥石流等地质危险,寻找失踪的牛羊牲畜,当地政府则紧急动员兽医,处理动物尸体,防止灾后暴发各种禽畜传染病。

一种“诺亚末日说”又开始流行起来。皮特·陈(Peter Chen)说,他的亲戚、朋友和邻居更加恐慌,都在抢购和囤积生活物资。

“这场洪水灾祸,实际上是500年一遇的极端气候现象,这已经超出我们过往的预测以及应变能力。”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省长约翰·霍根(John Horgan)则将洪灾归咎于“极端气候”。

“大气河流”失常,“复合效应”显现


过去六个月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可以说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最近,导致此次水灾的是“大气河流”(Atmospheric River)。

“大气河流”,按照华裔科学家朱勇(Yong Zhu)的解释,是指形成于1.6公里左右的高空,宽度大约400公里,却绵延数千公里长的汽长流,它能把相当于10条以上密西西比河的水量,从热带输送到中纬度地区。

“大气河流”通常在北美西海岸地区运动,遇上内华达山脉等被迫抬升,丰沛的水汽遇冷凝结就会形成大量的降水。

犹如一条关不上的水龙头,“大气河流”时常在美国境内造成洪灾。1861年圣诞节前后,它在加利福尼亚州带来长达43天的连续降雨,直接导致加州政府财政破产。

2010年5月,它又在美国田纳西州突降两天两夜的暴雨,导致三十多人死亡,还造成二十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大气河流”是北美大陆雨季主要来源,但其降水的中心很少北上加拿大。据加拿大《环球邮报》报道,以往,“大气河流”顶多只会给该国西部带来20小时左右的和风细雨。

这次“大气河流”实力之强足以攀越高山,进入加拿大内陆地区。从2021年11月14日开始,“大气河流”带来持续72小时以上的强降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省长约翰·霍根称,“这是加拿大建国以来破纪录的极端强降雨。”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所经历的灾害次序有可能产生复合效应,让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出现。”在接受该国媒体采访时,加拿大环境和气候变化部气象学家卡斯特利安(Armel Castellan)认为,高温、山火、干旱、水灾次第出现,有可能产生“复合效应”(compound effects)。

“大气河流”来临前,当地高海拔地区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降雪。

土壤已经吸足了水分,“大气河流”带来的降雨又融化了地表的雪,导致地表实际承载的水分多出“大气河流”雨势的数倍。不过,长期研究当地森林皆伐的学者皮特·伍德(Peter Wood)认为,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

2021年夏天,一场破纪录的山林大火已经摧毁了大量的森林植被,加剧了山体滑坡、山洪暴发以及河流溃堤。长期以来人为砍伐森林更是酿就永久的恶果。

“我们知道在陡峭斜坡上伐木时,只要达到一个临界点,森林便无法发挥控制水流的缓冲能力。”皮特·伍德说,森林涵蓄水源的作用已受到了伤害。

一名护林员托马斯·马丁(Thomas Martin)在接受加拿大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森林生态专家一直建议,通过控制火灾和选择性伐木,让更大的树木能够茁壮成长,但这却没有得到加拿大政府的重视。

“森林就是我们的一切”


加拿大有“森林之国”之称。从美国中央情报局2019年发布的世界概况来看, 加拿大的森林面积为347万平方公里,占其国土总面积的38%。但2012年,这一数字为49.24%。

不同于巴西、阿根廷等国的毁林开荒,加拿大森林大幅减少的原因主要是木材出口和森林火灾。其中,安大略省、魁北克省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是加拿大的“木材之都”,盛产橡木、枫木等一百多种优质木材。

“或许,因为地域广阔、森林资源丰富的缘故,加拿大对森林并不是非常重视。”皮特·陈说,“伐木工之间有句关于安全的谚语,羊羔可以生出来,树木可以长出来,人的生命却只有一次。”

不过,树木的生长已远远地落后于砍伐量以及山火导致的损失。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加拿大平均每年发生五千多次森林大火,其中,三分之一的山火是雷击导致,平均每年损失林木的价值大约为3300万加元。

这仍低于加拿大政府的森林防火费用。从该国联邦及各地政府公布的预算来看,每年用于防火和灭火的费用都超过9000万加元。

此外,森林病虫害还造成每年8800万立方米的木材损失,这超过木材采伐量的一半以上。

伐得多,更新得少,森林能不减少吗?皮特·陈说,很少有人去种树,“加拿大政府给予的种植补贴太少。”

长期以来,加拿大政府一直把森林作为资本积累的源泉,森林经营粗放,平均每年采伐面积超过80万公顷,却有至少三分之一的采伐地得不到更新。

上世纪80年代,加拿大联邦政府意识到粗放经营林木业的弊端,开始加大对森林更新的投资。加拿大森林92%为国有,私人占有林占8%。

在国有森林中,联邦政府所管辖的部分只占森林总面积的5%,并且多为国家公园和国防用林,一向禁止采伐,高达95%的国有林归各省管辖。

林业是不少地方的支柱产业。1978年,加拿大森林工业净产值为98亿加元,占该国工业总产值的17.8%,超过全部出口商品总值的五分之一。2014年,加拿大木材产值占全国GDP的1.3%,木材出口还为加拿大带来最大的贸易顺差。

当前,在加拿大3800万人口中,直接从事木材采伐、运输、加工及造纸等行业的人数超过30万人,与林业有关的就业岗位则超过100万人。

“面包、啤酒、房子以及孩子读书的钱,都来自森林,森林就是我们的一切。”小时候,皮特·陈常听祖父讲起家族伐木的故事。

他说,祖先远渡重洋来到加拿大,群居在树干和枝叶搭建的工棚中,没有现代机械工具,只能以斧头和长锯伐木,以此养家糊口。

“伐木帅男”的失落

进入上世纪60年代后,加拿大木材采伐业迎来巅峰时期。每天入夜,小城卡里布(Cariboo)上一家家的酒馆、餐馆就亮起了霓虹灯,居民自家的门牌上也安装有霓虹灯,甚至连教堂都会挂起霓虹灯。

“木材就是财富,霓虹灯就是拥有财富的象征。”皮特·陈回忆说,整个小城四处张贴着招收伐木工人的海报,吸引着大批来自亚洲、拉丁美洲的新移民,“他们贫穷得只用麻袋装着全部家当,但(通过伐木)很快就能安家落户。”

穿着牛仔裤和皮夹克,留着毛茸茸的大胡子,“伐木帅男”(lumbersexual)还一度引领着北美时尚,伐木工人及其粗犷的风格时常出现在影片中。

如今,“伐木帅男”已消失在大型自动化伐木机械车的嘈杂声中,其薪酬也从第一名降为倒数第一。据加拿大劳工部门统计,当前,伐木工平均每小时工资为20.92加元,还低于普通的农民。

尤其在年轻人群体中,“高危+低薪”几乎导致伐木工作无人问津,加拿大政府不得不在移民政策中向“林业工人”倾斜。

霓虹灯也不再是财富的象征,贫穷、老弱与疾病成为伐木工人聚居区的典型特征。据《环球邮报》报道,在建筑、采油、伐木等行业中,越来越多的人依赖鸦片等药物。

“很多人迷上了毒品,依靠它来保持工作时的清醒,依靠它来驱散工作时对危险的恐惧,就像我们当初干活爱喝威士忌一样,酒越烈越好。”皮特·陈说,他的两个儿子也迷上了毒品。

加拿大的木材业内外交困,原住民以及环保组织反对伐木的声音越来越高。新冠肺炎疫情在加拿大暴发后,原住民普遍反对伐木工进入其保留区,连植树工人也不被允许进入。

18世纪,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第一次进入加拿大后,欧洲人同时也带来了天花等疾病,让原本缺乏外来疾病免疫力的原住民遭受了灭顶之灾。

加拿大木材业更大的危机来自市场。2019年1月以来,美国房地产业的不景气,导致对加拿大木材进口量大幅下滑。

“伐木的直接成本以及市场交易成本却都在上升。”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林业系副教授哈里·尼尔森(Harry Nelson)表示,由于加币升值、能源高涨等因素,加拿大木材业遭遇其它低成本国家的强大竞争。

当前,加拿大林木产品出口占全球市场的五分之一,其中,近80%出口美国,其余为欧盟和日本。

自1982年起,美国还对加拿大木材业发起了至少11轮贸易战,史称“美加软木贸易纠纷”。在美国木材行业协会等利益集团的怂恿下,美国政府多次向加拿大木材加征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2002年5月,美国政府对加拿大木业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一度高达27%。截至2016年2月,加拿大木材出口商已向美国政府缴纳了大约50亿加元的税款。

两国就此多次闹到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组织(NAFTA)和世界贸易组织(WTO),后者判定加拿大胜诉,但“美加软木贸易纠纷”时至今日仍未停止。

“两面派作风”?


尽管与美国存在软木贸易纠纷、马柴斯海豹岛(Machias Seal Island)主权争端以及西北航道归属问题,但加拿大外交还是追随着美国的脚步。

在谈及软木贸易纠纷时,前美国驻加拿大大使戈登•吉芬(Gordon Giffin)不无傲慢地评价说,加拿大“是一个不会吱吱作响的轮子”,而美国人“只关注会响的轮子”。

加拿大又一次选择了追随美国。2021年11月3日,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上,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与美国、英国、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领导人签署协议,承诺在2030年结束并逆转砍伐森林的进程。

但一些国际林业专家注意到,加拿大在上述协议中公布的森林砍伐远低于实际砍伐量。特鲁多的上述承诺,还是招致该国林业相关利益集团的不满。

同样表示“反悔”的还有印度尼西亚。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后,该国环境部长西蒂(Siti Nurbaya Bakar)公开表示,森林保护协议恐怕无法与印尼的发展计划同步,她还在社交媒体上谴责迫使印尼在2030年实现森林零砍伐“不恰当和不公平”。不久,印度尼西亚外交部副部长马亨德拉·西雷加(Mahendra Siregar)也作出类似声明,指责对森林零砍伐的承诺是“虚假和误导性的”。

环保与发展之间进行平衡,历来是各国政府施政的一大难题,加拿大的环保政策和气候行动多次被批评“开倒车”。2021年4月22日,在美国总统拜登召集的全球气候线上峰会上,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承诺,将在今后10年中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2005年水平的40%到45%。

对于特鲁多政府野心勃勃的减排计划,加拿大保守党领导人奥图尔(Erin O’Toole)批评其好大喜功、不切实际。

加拿大政府在气候行动和环保减排议题上多次被指责“两面派作风”。在2015年举行的巴黎气候大会上,加拿大政府一度提出在2030年前减排30%的目标。

“尽管油砂行业长期受到环保组织的反对,但能源转型需要资金。没有艾伯塔省,我们不可能实现净零排放目标,未来将继续扩大油砂油的生产。” 时任加拿大自然资源部部长谢默斯·奥里根(Seamus O’regan)提出“转型增长逻辑”。

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已迫在眉睫,但加拿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并未做好转型准备。加拿大气候选择研究所研究主任莱恩·内斯(Ryan Ness)在一份报告中写道:现有的防汛地图已有20年历史,全国至少有50万座建筑物面临洪水风险,它们都没有在防汛地图上得到标注。

2021年9月的加拿大联邦大选中,绿党、保守党、新民主党、人民党等都发布了各自的经济纲领,都提出了诸如“绿色就业”的口号,但是依旧以发展工业为中心。甚至,保守党承诺取消导致给能源业发展制造重重障碍的C-69法案,人民党也提出取消多个限制能源经济的法令。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李京华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